我们家养过两次鸟,回想起来也是有点意思。
第一次是那鸟自己飞上门来的,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们在阳台上乘凉,它就飞来了,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要到何处去。它停在我家的窗子上发抖,很可怜的样子,去抓它,它也不挣扎,很容易就抓住了它。我们估计是哪一家人家养的鸟,从笼子里逃跑了。我们谁也不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学名叫什么,有什么生理上和其他方面的特性,喜欢吃什么,怕冷还是怕热,等等,这些我们都不懂,只是看它长得很漂亮,黄绿色的羽毛,都很喜欢。本来我们家的人都没有很多的闲情逸致养鸟养什么,但是既然鸟它已经送上门来,好像也没有再把它放走的道理,更何况我儿子兴奋已极,放掉是决不可能的了,于是决定养起来。但是家里并没有现成的鸟笼让它住,就拿两只塑料的水果篮合起来,就把鸟关进去了。小鸟在水果篮做成的笼子里好像很乖,给它吃食它就吃,也没有什么反抗的行为,过了两天,是星期天,我丈夫带着儿子去给鸟买了一只鸟笼,还买了养鸟的另外一些用具,比如鸟食罐啦,像模像样地养起鸟来。小鸟换了宽畅的地方,反而变得不安分,在笼子里跳来跳去,折腾不息,我家保姆老太说那是因为它见了亮,水果篮虽然也是有孔,但毕竟要暗得多,在暗的地方小鸟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到了大鸟笼里,它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于是就想入非非了,它把鸟食甩得到处都是,把喂它的水打翻,又吱吱乱叫,显得十分烦躁,后来终于逃了出来,只可惜没有逃脱,它判断失误,飞错了地方,停在大橱顶上,一会儿又束手被擒,重新关进鸟笼,如此折腾了有几次,逃出来又捉回去,最后鸟终于承认了它的失败,它安安稳稳地呆在鸟笼里,所有的非分之念都彻底打消,该吃便吃,该睡便睡,放在阳台上它也没有飞出去的想法,即使打开鸟笼的门,它也不会激动起来。我儿子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如果高兴他也和鸟说几句话,鸟侧着脸看他,那模样真是可爱。很可惜这鸟后来在过冬的时候没有能熬过去,冻死了,无依无靠地躺在鸟笼里。好在我儿子那时还小,还不大明白死的含义,他看到鸟躺在笼子里,说是不是鸟睡觉了,告诉他是睡觉了,他也没有再追究,过了一日看到笼子里没有了鸟,告诉他因为天气太冷,小鸟一个人呆在这里要冻死,送到动物园去和许许多多的鸟一起过冬,那样就不会冻死了。儿子也相信了。只是到了来年开春,有一天儿子想起鸟的事情,要到动物园去要回那只鸟,便带了他去,可是一到动物园,儿子早把要鸟的事情忘记了,玩得很痛快。并且从此再不提那鸟,想想小孩子也真是好对付。
第二次养鸟,养的是一只黄雀,不漂亮,土灰色的毛,有几斑黄色,很普通的一只鸟。有一天路经市场,看到乡人挑了一大担,叫得欢,吸引了好多人,我一时心血来潮,也挤进去买了一只,用塑料袋装了带回,家里有鸟笼,把它往鸟笼里一放。家里人都说,为什么不买两只,也好让它们有个伴,我也觉得奇怪,这么简单的道理,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买鸟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应该买两只的。过了一天,我丈夫下班回来,也带回一只来,也是黄雀,也是在市场上向乡人买的,这样大家都觉得事情比较圆满了,两只黄雀,虽然被关在笼子里,但毕竟可以相伴相依,同甘共苦。两只黄雀,也不知它们谁是雌谁是雄,或者两只都是雌,也或者两只都是雄,我们只是从它们的长相看,我买的那一只大一些,也精神些,就认为是雄的,我丈夫买的那只小一些,精神也不怎么好,就认为是雌的,也不知这种判断因何而起,反正大家都这么想,也这么说。于是就约定俗成。本来是出于好意,怕鸟孤独寂寞,所以又买了一只,却想不到它们不能平安相处,从第一天开始,说打打闹闹,只听得鸟笼子里吱哇乱吵,也不知是谁欺负谁,谁压迫谁,但是想来总是雄的不好,没有绅士风度,它身体且大,精神且好,要打起架来,那雌的肯定吃亏,我们当然也没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去细细观察,据我们的保姆老太说,是雌鸟惹是生非,不怪雄鸟的事。那小小的雌鸟居然十分霸道,它不许雄鸟吃食,只要雄鸟吃食,它就奋力痛击,用尖嘴戮,用爪子趴,把雄鸟逼得无处藏身,不敢吃食,默默忍受不公平待遇。如此下去,过了两天,不知是雄鸟饿得受不了,还是终于觉悟了,它奋起反抗了,真是身大力不亏,只三五下,就把雌鸟头上的毛戳得稀里光朗,血迹斑斑,雌鸟也是拼命抗争,却是徒劳,雄鸟一旦起了杀心,并没有半点费厄泼赖,宜将胜勇追穷寇,很快就把雌鸟斗得无招架之势,最后雌鸟带着满身伤痕一腔遗恨撤手而去,留下雄鸟独居笼中,从此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