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国,中国的茶是茶的老祖宗,我看到很多文章这样写,也听到很多人如此说,我没有考证过,也没有研究,不知道究竟是不是,不敢妄加评判。只是知道古时就有比如像《茶经》、《茶赋》、《茶录》等等的文章,我没有读过这些文章,看了介绍知道这是专门写茶的,或者写别的方面内容的文章里一再地提到茶,当然更是常有的事,像“武阳买茶”、“烹茶尽具”、像“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像“从来佳茗以佳人”等等都是和茶有关系,大概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证明中国是一个茶的国家,中国人喝茶的风气是多么的广泛普及,中国人喝茶的习惯是多么的深入持久,中国人喝茶的历史是多么的悠久长远,中国人喝茶的品味又是多么的高雅得道。喝茶,不仅仅对茶的要求很严,还要看水之质地(最好是从前收藏的雪水),茶具的优劣(要小巧精致),烹煎的火候(恰到好处),以及喝茶时的心境情绪什么,都是很有讲究的,可惜这等讲究我等现代之人是不能明白的了,即使是潮汕一带的有名的功夫茶,恐怕也是今不如昔的了。
以我自己的体验,我们现在喝茶,是谈不上品味的,比牛饮强些罢了,现在的人实在是比从前忙得多,没有那功夫品功夫茶。当然,即使是有功夫,要想细品名种,恐怕也是难以如愿,诸多的条件,符合要求的恐怕不多,茶只是一般的茶不说,炒制得马马虎虎,水是自来水,有漂白粉的,茶具是一只玻璃杯,一眼能看到底,没有沉积也没有浓郁,也有随身带着出差去的,那杯子大得吓人,真是牛饮驴饮之具。
确实现在我们已经没有从前那喝茶的品味,没有古人那许多雅兴,没有那样的水平,但是对许多人来说,恐怕也已经是离不开茶的了,文职人员尤甚。就像我,早上起来没精神,喝一杯茶能提神;外出奔波一天,下晚回来喝一杯茶,疲劳顿消,浑身真是说不出的惬意;如果苦苦思索,文路中断,不妨拿茶来诱导一下,说不定马上思路大顺;如果心境不好,郁闷烦躁,也可以喝茶解闷。茶瘾大的人,一天半天没有茶喝,就会神思恍惚,坐立不安,像生了大病似的;也有生了病的人喝茶没有了茶味,痛苦不堪,一旦身体复原,再喝茶时,茶味复然,简直如神仙般快活。在喧闹的尘世,或许茶能为你留出一片属于你自己的清净,在宁静的他乡夜晚,以一杯清茶代酒,寄淡淡的忧思于茶中,三五朋友相聚,喝茶聊天,那是最快活不过的事情。对于茶的需要,平时居家时也许并不以为然,想喝就喝,没有什么特别珍贵的感觉,一旦出门在外,喝茶不那么方便,这时候你才会真正体会到茶对你的重要和珍贵。我最深的体验是在出访苏联的时候得来的。
早在出访之前,就已经知道在中国之外的别的国家的旅馆,一般都没有开水供应,绝对没有服务员会在一大早或是下晚的时候拎着两瓶开水走进你的房间,苏联当然也不例外。面临十五天没有茶喝的可能,我们多少有些担忧,有些惶然,商量着是不是去买热得快电热杯什么,后来被翻译小刘劝阻下来,他的理由有三,一是苏联的旅馆里虽然没有热水瓶,但每一层楼都有茶炉子,要开水可以请服务员烧,二是说苏联旅馆不允许使用热得快,再说是即使买了热得快,却不知道那里的插座是什么型号,你买了圆插头,他那是扁插座,白搭,最后他说,如果需要,在苏联也可以买热得快。
在苏联旅馆里,果真大都有茶炉子,是用电烧的,烧起开水来倒不算太麻烦,麻烦的是楼层服务员的作息时间和我们的活动时间大致相同,我们早上出去,他们来上班,我们晚上回来,他们下班了。麻烦之二,没有热水瓶,即使你一大早烧上一大壶开水,到下晚回来,当然是凉开水了,这样喝茶总是不能让人很称心的。为了喝茶,还要留一点心机,比如要注意服务员的作息时间,更要留心服务员的交替换班。一天早上我去请值夜班的服务员烧开水,这是一位五十上下的妇女,我刚走到门口,她正好出门下班,我做了个手势,她明白了,返回值班室为我烧开水,我因为耽误了她的下班时间而不安,回房间拿了一块真丝绣花手帕送她,她很高兴,连连“斯巴斯巴”(谢谢)。茶烧好后,她往我房间送了一大壶,然后就下班了,而我正想泡上一杯茶,美美地享受一下,出发的时间已经到了。到下晚回来,这一壶水早已凉透,得找服务员再烧水,那当然已经是另外的一位了,我好像又得送上一件小礼物才能安心似的,天知道我可没有带上几打真丝手帕,几打香木扇,几打指甲钳呢。何况苏联旅馆的服务员,大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在我看来,样子都差不多,胖而且穿着比较艳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