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一个人的远行 > 默认卷(ZC) §飞进墨脱

默认卷(ZC) §飞进墨脱

直升飞机轰轰隆隆地发出巨大的声响,盘旋着升上了天空。然后一转头,向墨脱的方向飞去。我坐在机舱内的大米袋上,兴奋不已地望着窗外。终于要进墨脱了,终于要亲眼看见孤岛了。

此时正值冬日。

早在1989年夏天我第一次进藏时,就几次听人说起或描述过墨脱。它是西藏东部林芝山区的一个县,海拔仅800余米(和成都差不多)。对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来说,它似乎显得过于幸运了。但大自然这个上帝是很会搞“平均主义”的,它在赐予了墨脱足够的氧气、湿润温和的气候和青山绿水的同时,也赐予了它孤独、封闭和啮噬人灵魂的寂寞。墨脱,这个全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县,不要说汽车,就是自行车也无法行驶。惟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人的两条腿。周围高耸着的雪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障,将它与世界隔开了。“墨脱”这两个字,在藏语中意即“孤岛”。

那年夏天,当我听当地人说,从林芝走进墨脱,要步行五天五夜,且一路上只能餐风露宿时,立即失去了进墨脱去看一看的勇气。我自知体单力薄不能胜任。这一次,算我运气好,搭乘上了为墨脱驻军空运粮食和物资的直升飞机,才使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

天空很晴朗,一片云也没有。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舱外。听说飞进途中半小时内就可以看见几个季节的变化和几种地貌。

果然,先是如林芝一样的丘陵,草枯叶黄,寒风瑟瑟。很快就出现了沙地。那沙地因处于完全封闭、未被人侵入的状态,所以显得光滑而又柔和,一道道被风吹出的水纹一样的图案,让人完全感觉不到沙漠的恐怖。沙丘中夹着一条碧绿的小河,我猜想那河水一定很深,否则怎么未被沙地吞没?

几分钟之后,我看见了雪山。群峰巍峨,十分壮丽。在蓝得耀眼的天空的衬托下,那份儿宁静和洁白真令人如走进神话般的境界。我坐在机舱内,似乎也能感受到那份儿冷硬和千年不化的寒冷。

然而,飞机刚刚越过雪山,瞬间之内,一片郁郁葱葱的亚热带丛林就出现在了我的视野内,真是奇迹啊。密密匝匝的绿树夹着一条白色的溪流连绵不断地在我们的身下起伏。太不可思议了,刚才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季,转眼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夏天。

正在我惊叹时,有人说,到了到了!我低头,见一山洼中有一片绿色包围着巴掌大的平地,四周排列着火柴盒一样的房屋。那就是直升机将要降落的地点——墨脱县背崩乡。

飞行仅半小时,目的地就到了。

飞机在巨大的声响中平稳降落了。下飞机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自己身上的羽绒服——真是热,至少有25℃。放眼望去,满目绿色,营房门前还有一丛丛开得红艳艳的蔷薇。

如此美丽的花朵在冬天的内地也很难见到了。真让人难以相信这是西藏,且是冰天雪地12月里的西藏。

其实你只要了解了墨脱的地理位置就不会奇怪了。它的北面是海拔4000多公尺的多雄拉山,如一道坚实的屏障,挡住了所有来自西藏高原的严寒和冰雪;而南面,又与印度接壤,孟加拉湾的热气流则使它具有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因此它既是孤岛,也是边境线。

在营区不远处,有一座钢索桥。当年解放军进军墨脱时,被这道深涧阻拦。后来就用迫击炮将五十四根钢缆打到对岸,才得以将索桥架起,故此桥名为解放桥。

我们步入营区。刚一坐下,主人就拿出许多芭蕉桔子请我们吃,说是才从山上摘下来的。我马上尝了一个芭蕉,味道好极了。从窗口望出去,漫山遍野果然有芭蕉丛丛。

营长为我们介绍说,这里一年四季如春,可以种水稻、种菜、种水果。空气又湿润又温和,惟一的缺点就是闭塞。且不说走出孤岛,就是从这儿走到县城也要整整三天。多雄拉山在挡住严寒的同时,也挡住了整个世界。当地的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没有走出过孤岛,他们没有见过汽车,没有见过宽阔的街道和楼房。

但最难忍受这种封闭和孤寂的,还是从有汽车、有楼房的外部世界走进这个孤岛的官兵们。

为了守住这条边防线,他们只能忍受。每年有长达八个月的封山期,收不到外部世界的只言片字。到了开山季节,牦牛队才能将一捆捆一袋袋的报纸信件驮进来。当然,全都是过了期的。

匆匆吃了饭,我们就在一个会讲门巴族语的战士的带领下上了山。山上的背崩乡是门巴族聚居的地方。村里很安静,但静中亦充满了生机。房子全是木头盖的——反正满山都是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