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前前后后,总共十一道,不过,不算是密旨,奴才还是稍微能打听一些的。”陈玉笑着说道,静怡挑眉:“那都说了些什么?”
“就是训诫百官,告诫总督,告诫巡抚,告诫布政司,告诫提督,告诫督学,告诫总兵官,告诫按察使,告诫道员,告诫副将参将游击将,告诫知府,告诫知州知县。”陈玉掰着手指,总算算够了十一道圣旨的去向。
静怡也是无语了,这大年初一的,胤禛就来这一套,估计是会吓着不少人吧?不过,这十一道圣旨,也是充分说明了胤禛整顿吏治的决心了。
等过了年,胤禛又下令加恩科,并且重设翻译科。并非是翻译西洋语言,而是满译汉,满译蒙。
这朝堂上的事情,静怡是管不着的,反正钮祜禄家也没人参加科举。文轩是萌荫,文浩是走武将一路,小辈儿还没长成,至少六年之内,这科举是和钮祜禄家没关系的。
静怡要忙的是另外一件事儿,元寿过了年就猛的蹿高了几分,以前的衣服就穿不上了。静怡特意去找了皇后,皇后在大事儿上向来是做的面面俱到的,一边吩咐了人去针线房传话,给小阿哥们全部量体裁衣,一边又给静怡找了些布料,让她自己先赶制两身衣服出来。
有元寿的就得有安康的,有安康的就得有长宁的,三个孩子的都有了,胤禛那边也就不好落下了。胤禛这边也有了,静怡就想起来她还没给太后做过几身衣服呢。
人家穿不穿是一回事儿,她做不做就是自己的心意了。现在皇后摆明了是要和她站在对立面了,她也总不能每次都盼着胤禛出来解救,所以,讨好一下太后还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每天请安回来,她都是躲在自己房间里做衣服。
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到了四月,耿氏就忽然来找静怡了,静怡听了王嬷嬷的传话还有几分惊讶呢,自从进宫,耿氏可还从没单独找过她呢。
“耿妹妹过来,可是有什么事儿?”等人进来行了礼,静怡也没停下手里绣花的动作,一边飞针走线一边随意问道,耿氏抿了抿唇,脸上略有些尴尬:“姐姐可是怪罪我前段时间没来给你请安?”
“这有什么可怪罪的?你来我也没空见啊。”静怡撇她一眼,她现在算是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