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会讲故事,便被照顾到了学校。
魏宏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对孩子又特别耐心,苗圃的家长对这个新来的老师特别满意。
颖颖为了大山的闺女小燕,去找了魏宏,准备了一肚子的好话都没来得及说,魏宏就点头答应让小燕来上学。
说起来小燕很乖巧,不捣乱,她学会学不会也无所谓,反正明年要留一级重学的,苗圃好几个不够年龄的孩子也上了学,家长们把小学校当托儿所,可魏宏能答应一个放羊的孩子上学,却是破了规矩的,颖颖感激之余,常常让小燕给魏宏带些黄瓜、西红柿,大山媳妇听说魏宏身体不好,也常常让小燕给老师提一瓶羊奶。
魏宏很不好意思,后来干脆每个月给大山十块钱,小燕天天给老师带一葡萄糖瓶子的羊奶。魏宏因此和小燕关系很亲近,小燕也把老师当亲叔叔,什么都给他说,魏宏最喜欢打听颖颖的消息,还要小燕保密,千万不要告诉颖颖。
颖颖好长时间,都不知道自己这样被人默默关注。
...
☆、第135章 追踪报道
这天,杨森刚从工地回来,看到办公室里坐了两个年轻人。
他现在生意做得大了,在睿城市委招待所对面,租了个门面,挂上了“睿城第二建筑大队”的牌子,把舅舅家表妹陈晓兰叫过来,做办公室的文员,来客接待、听电话,打扫卫生,烧水,甚至还得帮杨森做饭或者去外面买吃的。
陈晓兰见到杨森,急忙过来,有些神秘地悄悄道:“表哥,他们说他们是报社和电视台的。”
杨森的心当即“砰砰”狂跳,难道,幸运之神真的眷顾,自己发的信他们看到了?
两个年轻人也都站了起来。
年轻女子容貌俏丽,气质出众,她先说道:“你是杨森同志吗?我是省电视台的……”话没说完,就有些傻眼了,“真的是你,杨森!”
杨森略感诧异。
“你是不是三年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两个记者一起问道。
杨森也认出了这位电视台记者,露出了惊喜:“原来是你,黄玉屏。”
黄玉屏是杨森的崇拜者,见英雄还记得自己,当时感动地眼中泪光闪闪:“你真的就是那个用身体滚雷,为战友开辟冲锋的通道,身负重伤的英雄杨森?”
杨森点点头。
女记者激动万分,声音都走了调:“你怎么复员了?还没有工作?”
杨森苦笑,却一声不吭,他一直爱着服役的部队,即便陆婷和陆俊一以权谋私,他也不愿意说那里的坏话。
和黄玉屏一起采访的王光耀,顿时觉得这个英雄,现今的劳模,身上的故事太多了,黄玉屏陷入个人情绪中,一个劲儿地追问杨森的现状,王光耀却从另一个角度,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谈话。
五天后,《大西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在哪里都是英雄》的长篇报道。
报道虽然是正面的,但所有看报的人都忍不住要问:杨森这样的英雄,在战场上受了那么重的伤,为什么不给他分配工作?
大西军分区的司令员看到报纸,也很恼火,亲自派人了解情况。
杨森原部队很快就有了回复:他们给杨森补开了就业证明信,还收到了石睿山地区军转办的回复,说是已经妥善安置了。
消息一出,在睿城市引起了很大的风波,行署专员刘明计一看自己的辖区出了负面新闻,勃然大怒,责成相关部门立刻清查,把情况随时报告给他。
原来,杨森复员不久,他所在的部队就发现了问题,处分了陆婷和她爸爸陆俊一,陆婷复员,陆俊一被降了一级,转业回了老家,然后,就给睿城复转办来了公函,要求给杨森安排合适的工作,并且是干部待遇。
石睿山军转办和武装部看到电视新闻就已经坐不住了,两个单位的领导信誓旦旦,说他们办理过杨森的就业手续。为了证明自己,他们亲自钻到档案室,在呛人的灰尘中,找到了杨森的卷宗,上面的记录,果然是安排了工作单位是石睿山工商银行。
事情就像个接力棒,一站传一站,黄玉屏和王光耀追到了石睿山工商银行,银行的书记张福奎很委屈,他说杨森至今还是他的部下在魏水县工商银行工作,该县支行的副行长。
事情一下子爆炸了,所有看到报道的人都义愤填膺:是谁侵占了英雄的就业名额?把那个“李鬼”揪出来!
黄玉屏和王光耀追到魏水县工行,工行的领导满头汗水地出来解释说:“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