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一起出门。”男人很吃惊:“你去办事,带着我干吗?”女人不满男人的吃惊,赌气般的回答:“带你去一路侍候我。”
纠结了老半天,丁淑媛还是决定带着男人出差。她用来说服自己的理由很简单,自己在支付男人的生活费,却放着男人在家赋闲。这个买卖亏了。丁淑媛找人给夫君做裙裤,以方便夫君出门时穿。收拾东西,方便男人出门后用。她又找了樊夫君了解男人的身体状况。要说这个男人看上去瘦瘦的,可有一点让人吃惊,就是他的身体恢复能力不错。如同野草一样,不壮实但却生命力顽强。经过大半年的调养,夫君的身体已经基本上没事了。樊夫君说以后只要好好吃饭睡觉就没什么问题了。丁淑媛想“你看,连老天都同意我带夫君出门。要不他的身体怎么能这么配合?” 所以说早就想带着夫君出门的女人还别扭的给自己找理由,真是----矫情。
第53章 同行
52、同行
要设办事处,不像前世那样派个人,给笔钱就行。而且以前是先弄个办事处,再开展业务。现在正好相反,已经有了一点业务,需要办事处之类的机构去进行管理。这么一来,首先人选就是个难题。这个人必需要熟悉当地的营商环境和人情风俗,还要能管理那一片地域的相关商业活动。同时这个人还要比较可靠。否则负责人拿钱跑了,你全国通辑都没有用。还有个难题就是要订规矩。这些规矩有些是借鉴现代管理经验来的。但在这儿就是与风俗相悖的。比如说丁淑媛订的规矩中有一条,在她手下做事的人,所有私事产生的后果由个人承担,与主子及相关生意无关。这条规矩合理吧!在现代一个人杀人放火都不会牵连到他的老板和工作单位。但在这儿就有点行不通。这儿人会说某某铺子的李掌柜做了什么事,然后如果李掌柜的事情出了纰漏,这个铺子就要承担起责任。掌柜的被人告官,铺子就会被查封。掌柜的如果欠借,借主也会找到铺子里来。这种做法在家族经营的生意中是合理的,但对丁淑媛这种请人做工的铺子就等于多了一笔风险。再比如,这儿的掌柜管一摊子事多半人财物、产供销一把抓。这种经营模式缺乏制约。丁淑媛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货物财物两条线的做法。卖货的每月要将盈余交到专门的账房手中,供应商也只能从账房那儿领到钱。这就像前世做企业时的经营与财务分离。可这种做法一推下去,就有人说什么东家不信任她们,把她们当贼防。说到信任,这儿的人相对老实。尤其那些有家小的人,基本上是不会做那些卷款私逃的事。而且还有保人这么一层关系。可丁淑媛认为管理中更重要的是要制约而不是信任。如果因为相信一个人就不对她的权力进行制约,就相当于不断的用利益去诱惑这个人犯罪。就算是从保护人性真善美的角度出发,丁淑媛也会采用制约机制来进行管理。何况丁淑媛对人性的信任度并不高。
办事处的人员、岗位,一个地方的长远生意计划这些东西都要她亲自去看了才能决定。当初丁淑媛订下的管理方式是强制推行下去的,有些人当时就说这不符合规矩。丁淑媛那时因没有人手,所以在有些方面不得不做出让步。从回到皇城后的第一天,丁淑媛就开始找信得过的人手进行培训。现在她准备将这些人手慢慢的放到基层去练练手。然后正式提拔上岗。再从地方上选一批可用的人进行培训,做为后备人才。她相信人员调动有助于防止腐败。也相信自己从现代企业管理中挪来的制度比这个世界通行的规矩好用。所以早几天,她就分配选定的手下先行一步,到设在地方的商业点去解决问题,推行新的管理制度。而她则带着夫君慢慢过去,指导工作的同时验收手下的工作成绩。
现在是夏天,丁淑媛当然不会往南方走。避暑就要去北方。所以丁淑媛选择先去查看北边的生意。这条路她在两年多前走过。那时她带着卖家产所得的资金北上,心中有着不成功则成神的决心。现在带着夫郎重新回访两年前到过的地方,她心中却有一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得意。唉?这是什么烂比喻。首先,丁淑媛不是恶霸地主。第二、丁淑媛也没有组织地主返乡团。第三、往北去也不是丁淑媛的老家。好吧!重新来比喻。丁淑媛带着夫君来到两年前做冬小麦种植的地方,看当地人按她留下的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她有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因为心情好,就想要显摆。她带着夫君住进了当年在这儿买的房子。这房子只是一个农家小院。因为她在附近盖了粮仓,还收了十几亩地。所以就找了个当地人负责这儿的产业。这个负责人一直帮她打扫着屋子。在她听当地负责人解说地里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