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又是胡酉子
范江陵冲着高才嘿嘿一笑大声道:
“大业五年,四月初六,吾游历山川,于蜀中,见蜀道,有感,赋诗一首。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一首蜀道难随着范江陵的声音传遍大殿,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如此恢弘壮丽的诗篇,绝对不可能随口胡诌出来。
李二也是很吃惊,他看着捧着书本涛涛不绝的范江陵。
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高才更是瞪大了眼珠子整个人都傻了。
还真的有人认识这种文字……真是哔了狗了,倒霉透了。
一首蜀道难过后,大殿中的范江陵还在继续。
“武德元年,三月初八,游历华夏之西南。
见一妇携一子,其子贵不可言与吾有缘,但缘法未至,故跟随之。
……
武德六年,吾随其母子至大唐东南吴县定下师徒名分,并为其取名范江陵……”
念到这里,范江陵忽然顿了顿,脸上露出一抹悲伤。
李二顿时双目圆睁,怪不得他总觉得这个故事有些熟悉。
这一段说的不正是范江陵的身世。
看书写者的口吻,正是范江陵的师父胡酉子啊!
大臣们也都瞪大了双眼,都是一副吃瓜群众的模样。
这可是关于帝王家的绝世大瓜呀!
“贞观二年九月初三妇病逝,独留此子孤苦无依,悲伤过度大病,非极北之地仙药不可医治,吾即为其师当为其取药。
贞观二年腊月,吾于北方高丽之地偶得奇人赐药,开始回返。”
范江陵一口气从大业五年说道贞观二年。
最终在贞观二年腊月之后合上了最后一页。
见众人还没有回过神来。
随即把书一合,无比自然的装入自家的袖袋中。
对着李二行礼道:“陛下!此书并非如使臣所说记载长生之谜。
这是我师胡酉子为我求药时遗失的一本日志啊!”
高才听到这句话,整个人差点晕过去。
这才是小偷进天牢,自投罗网啊。
拿着他人师父的日记在其徒弟面前招摇撞骗,丢人到家了,
这个场子该怎么圆回来呢。
高才仔细想了想,顿时有了主意,他要挑刺。
他沉声道:“范尚书,你说这是你师父的日志便是了吗?
适才你我看你念这日志的时候由几页是跳过去的,你可以解释一下吗?”
高才的反应在范江陵的预料之中。
他早有预案,不慌不忙道:“这几段是关于在下的一些家事,并不便公开。”
说完他还有意看了看了李二。
李二被这么一看,脸色有些不自然。
在场的众人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范江陵的身世在这些达官贵人圈子里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
虽说是众人皆知,但也没有谁敢去挑明。
毕竟谁都知道李二的屠刀还是很锋利的。
高才看众人的反应,这才回忆起来。
在关于范江陵的谍报上倒是有这么一条关于他身世的。
原先以为是杜撰,可现在看来,应该是真的了。
这回载的是真彻底呀。
可就这么认命他又不甘心,再次强行辩驳道:“我还有一个疑问。
如果范尚书的解释能够说服我,我便再无疑问。”
范江陵笑道:“使君请讲。”
高才点点头道:“范尚书的师父应该也是大唐人氏。
据我所知,大唐人统一用汉文,书汉字,上至王公下至百姓无一例外。
怎么会用这奇怪的文字来书写日志?”
这句话算是问出了所有人的疑问。
对呀,你范江陵的师父怎么会用这种古怪的文字。
我们都想知道。
范江陵笑了笑道:“诸位难道忘了,家师并非凡世之人。
况且,这也是汉文,只是年代久远诸位不认识罢了。”
听到范江陵的解释,李二连忙问道:“哦?我汉家几时有过这样的文字?
不知是何朝代的?”
范江陵回道:“回禀陛下,这乃是夏篆。
通用于殷商之前,至于起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