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m.xinwanben.com
第44章十五、战神仍须努力
看上去,王博是个铁骨铮铮的警察,堂堂的八尺男儿,人们不会相信,他会流泪,他会有忧伤。可王博告诉笔者,在他从警生涯中,他有过两次流泪,而且是躲着痛苦流泪。
读者自然要问,一个意志坚如磐石的警察怎么会流泪?是什么事让他流泪?
笔者也急于想了解其中的个由。
王博介绍,第一次,是抓捕“罗哥”杨金典,他和战友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前去抓捕贼王,结果人没抓到,反而被犯罪嫌疑人撞坏三辆汽车,空手而归,王博是行动负责人,回到队里,他把办公室门关得严严实实,在屋里大哭一场。任务没完成,心里着急,最终选择用泪水冲洗自己心中的不快。正是这把泪水,让他一直惦记着“罗哥”,多年之后他终于找到了机会,精心组织,一举抓获“罗哥”,了却了心中多年的宿怨。
第二次,是因为一个女人,一个完全陌生的女人。2012年,株洲一个电信诈骗案件的受害者,慕名而来,找他破案。此人七个月前被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骗了30多万,被骗之后她就到当地派出所报案。可当时没有后来这么重视,当地派出所也没有办理此案的经验,派出所没有受理此案。后来,此人又去找分局,分局回答没有能力侦破此案,但好心的警察向她推荐了一个人,让她直接到长沙来王博,说王博是这方面的专家。此人赶紧跑来长沙找王博,满怀希望,以为神探王博能够帮她找回那30多万元。王博听了受害人的介绍,心里五味杂陈,心里极不舒服,此人大学毕业,有文化,还是革命军人,一次就被骗走30多万,案子都发生七个多月了,王博上哪去帮她找回这30多万元?神仙都破不了这个案子,神仙也找不回那三十万,王博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无能,无力,也无奈。
他破不了这个案子,可他不能就这么把她打发回去,他要想尽办法给这个受害者心里按摩,要尽力抚摸她创伤的心灵。
王博耐心做他的工作,他只能承诺,在以后的侦破工作中留心此案,只要发现同类作案手段的嫌疑人一定深追到底,但这种希望非常渺茫,反复劝对方还是要面对现实,在他的办公室里,王博陪着这位受害者聊了很久很久,尽管并未给对方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却给对方心灵很大抚慰。
这个时候,他不是侦查员,更不是神探,他是个心理按摩师,他给她分析了许多同类型的案例,耐心安慰她,使她重新走出被骗的阴影。为了尽可能安抚对方,王博又亲自开车,把她送回株洲。
对于这位慕名而来的受害者,王博只能做这些。在那位受害者面前,他扮演得如同教父,可当他开车回来的时候,一路来他泪如泉涌,大哭一场……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广大群众深恶痛绝,必须依法严厉打击。这些年来,无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是谁,无论跑到哪里,公安机关都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追查源头,重拳打击,持续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采取高压严打态势,坚决而又有效地把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了下去,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尤其是2017年,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将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充分依托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平台,强化与相关部门的紧密协作,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为契机,以反诈骗中心建设为抓手,侦查打击、重点整治、防范治理三管齐下,打击治理卓有成效。
然而,这种犯罪并没有绝迹,也不可能绝迹,在我们的身边,依然时常会有人受骗上当,会有人自觉不自觉中招。为什么累打累有永不绝迹?为什么像那位株洲女受害人这样的知识女性在诈骗犯面前是那样不堪一击?为什么年年打击却依然会有那么多人受骗上当?为什么受害人那么相信诈骗犯所说的话?为什么相关部门做了那么多预防诈骗的宣传到了每个受害者身上就毫无作用?为什么……
永远无法说清,一切不可思议。
即使是同一个诈骗手段,每每总有中枪的,过去我们总是埋怨受害人愚昧,傻,笨,没头脑,智商太低,其实,他(她)们受到的伤害已经够大了,我们真的不要过多的责怪他(她)们,现实生活中,受害者也不缺智商高的,也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总是有短处的,人的思维总会在每一个时刻出现短路的,那些诈骗犯天天在研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