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还不止...因为这些个堆积在地上的骨头,大都是没有头颅的模样,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以一种跪立的姿势立在了这厅堂之上。
他们的脑袋,也就是如今的这些个森森头颅,几乎都是被方方正正的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就好像是在敬献着自己的头颅一样,整个场面都散发着一种难以描述的森然和诡异。
而也是乍一看到这么个情景,卢修当即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看到过的一个由鲁迅的同名改编而成的老电影。
那是讲述干将莫邪的一个故事。说是楚王命干将莫邪铸造宝剑,剑成之后,楚王不想让如此宝剑再现人世,便命军士屠杀了以干将为首的一众铸剑师。
然而,干将早知道楚王的残暴。所以他并没有将自己铸成一对宝剑的事情告知楚王。而是在将宝剑中的雌剑敬献给楚王之后,让自己的妻子莫邪带着雄剑和他们的孩子暗中逃离,过上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但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干将莫邪之子眉间尺自然是想要找楚王报这不共戴天之仇。但他只是一个工匠之子,而仇人却是一方诸侯,麾下十万甲士的楚王,这中间的差距根本不可以道计。而就在他为此所苦恼的时候,一个侠士晏之敖却是给他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建议。
假使眉间尺愿意交出他父亲留下的雄剑,并且割下自己的头颅以作投名之物。那么他就可以以敬献楚王宝剑和不忠之人头颅的名义来接近楚王。介时就是匹夫一怒,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故事的高潮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而也是从这里,卢修见识过了春秋古人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一面。
眉间尺听到晏之敖这话,几乎是毫不犹豫的自刎,将自己的头颅和宝剑奉上。而这晏之敖,也并没有说在拿到宝剑之后,就用这些去换取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生活。而是真就如他所言的那般,开始一步步的设计,要斩杀楚王。
最终,晏之敖得偿所愿,获得了面见楚王的机会。他先是以术法烹煮眉间尺的脑袋,让其在大鼎中作歌。而歌至半晌,又以眉间尺脑袋在大鼎之底作舞之名让楚王近前观看。楚王不疑,径直上前。而晏之敖则趁机拔剑砍下了楚王的脑袋。
烈火烹煮的大鼎之中,眉间尺的头颅犹如鬼神一般,开始了与楚王脑袋的殊死搏斗。而眼见得眉间尺不敌,晏之敖又是挥剑割下了自己的头颅,钻入鼎中与眉间尺一起夹击这暴君。
三个头颅拼命撕咬,到底是一起在鼎中化成了森森白骨。而也是因为根本无法辨识谁是楚王,谁是刺客的,楚国的公卿贵族也只能是将这两个刺客和他们大王的头颅放在一起作为供奉。
这故事严格来说是个神话,但凡是讲点科学的人都不可能相信这里面的情节。但此刻,眼看着这些个皑皑的白骨居然这样摆放自己的头颅,卢修还真有些忍不住的在心里打鼓,怀疑起这世上到底是否有这样的人起来。
难道真的有人能魂灵不死,将自己的头颅取下,供奉身前?说真的,他是不敢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