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天生桥遇险
赵飞一直都在自己的家里转着圈,似乎是在做着一个什么大胆的决定。
过了一段时间,他才对光头道:“却将胖子,六子,小龙,齐迟给我叫过来。”
光头点了下头,从赵飞的房间走出去,出去叫人去了。
没过多久,胖子、六子、小龙、齐迟都来到了赵飞的家里,这些人都是一直跟他混的,蒲塘村里的混子,打架斗殴是常事,其中那个叫小龙的还进过号子。
来到赵飞家,赵飞就将门紧紧的关了上,把信拍到了众人的面前道:“哥几个,给个态度吧。”
秀才和这些人说了信的事情。
小龙虽然很瘦,但那双眼却并不含糊,透露着那么一股子的狠劲儿,他手里始终把玩着一把带血槽的匕首,“办他!”
赵飞望了一眼小龙,“怎么办他?”
小龙冷笑道:“欺负人欺负到飞哥你的头上来了,那天蒲塘庙会我没有在场,我要是在场,我一定废了那姓苏的。”
齐迟沉声道:“那个姓苏的,真够狂的,要是不给他一点教训,还真的不知道哥几个的厉害。”
“你呢,胖子!”赵飞把目光落到了胖子的身上。
胖子吃过苏风的亏,咬着牙道:“飞哥,这口气我是忍不下去的。你说怎么办,咱们兄弟跟着你就是了。”
赵飞又扫了一眼六子、秀才和光头,“你们呢?”
“我们跟着飞哥!”三个人同声道。
赵飞想了想道:“好,姓苏的惹到了我们兄弟,不给他一点苦头吃吃,真以为咱们兄弟都是吃素的,娘的,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办他!不往死里整,但至少也要废掉他的一条胳膊或者一条腿,让他知道惹火了咱们兄弟的后果。不过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得隐秘一些。别留下麻烦。”
这些人呆在一个房间内,抽着烟,商量着怎么做事儿。
直到中午时分,他们逐一从赵飞那里离开。
这一切都看到了赵刚的眼里,他的嘴里终于挂上了一缕的微笑,一丝的冷笑,他在赵村长家里简单的吃了一顿午饭后,便骑车赶回庙头中心村。
……
第二天清晨,苏风一行四人再一次出发,这一次的目的地是洪蓝。
洪蓝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大业年间,江南义军首领杜伏威将军率军来到这里,在山上垒石为城,屯兵固守。
据传,杜伏威将军一位名叫尤氏的后人在胥河边落户,其住处被称为尤家渡,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北宋仁宗年间,有一位姓洪名蓝的木材商人,在尤家渡修建栈桥,并于岸边建茅屋,供茶汤,方便行人休息。后人为感激他的恩德,将尤家渡更名为洪蓝埠。
“洪蓝”一名,一直沿用至今。
明朝洪武年间,境内胭脂河开通,河东西岸,望衡对垒,商贾连樯,百货云集,洪蓝埠成为京畿枢纽,十分繁华。
修订于清光绪八年的《溧水县志》中曾这样记载:时全县人口稠密,洪蓝为首。
苏风对于溧水周边的村子的历史都很了解,他解释给秋紫听,秋紫也愿意听这些典故,这些村名的由来,如果日后真的成为一名老师,也可以给自己教的孩子们讲一讲这些事情,或者可以带着自己的学生去这些地方转一转。
在洪蓝转了一圈后,苏风林渠带着两个姑娘去了天生桥。
“苏风,这里为什么叫天生桥呢?”秋紫好奇的问道。
苏风指着天生桥,道:“看到开凿的痕迹了吗?”
秋紫点头。
苏风介绍道:“明洪武年间开凿一条运河,也就是现在的胭脂河。”
“为什么叫胭脂河呢?”叶晴也感觉到有些好奇,也问了一句。
苏风笑了笑道:“我慢慢给你们介绍好了。当时是为了开凿一条沟通南京与两浙地区的漕运。在这条漕运开凿时,在胭脂河开凿时,工匠们选择石质坚硬、地势较高的地方作为县城向西的通道。”
顿了顿苏风继续解释道:“工匠们以巨石面留为桥,中凿石孔十余丈,以通舟楫,桥因势而成,所以取名‘天生’。这就是著名的天生桥。在人工运河上留石为桥,实是当年工匠们的创举。有一南一北两座这样的天生桥,可惜的是南桥早在1528年崩塌,仅余现在的北桥。”
秋紫这才明白,“原来是这样。”
苏风点了下头,用手指着天生桥两边的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