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蒲塘桥庙会
苏风用沟渠里的水清洗了一下打磨好的镰刀,收到袋子里放到一旁,才笑道:“现在就去。”
叶晴将那一碗面汤递到了苏风的面前,“替你打好了。”
“打好了?”苏风一怔,迟疑了一下有一些不好意思的接过那碗面汤,“谢谢。”
“都是革命同志不用那么客气嘛。”叶晴浅浅一笑,很是迷人。
苏风低下头。
叶晴又将一个粗粮馒头递了过来。
苏风接过馒头,咬了一口,一边吃一边问道:“你怎么不吃?”
叶晴笑了笑道:“我吃过了。”
说着她坐到了苏风的身边,虽然挨得不是太近,但那身上散发出来的特有的青春气息,也的确让人沉醉,苏风的心跳有一点加快,在那个思想有一些固代的年代,男女同志虽然保持着“革命”的友情,但平时接触还是需要注意一些的。
苏风也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同志,毕竟当年上学的时候也不怎么和女同学玩,就算坐同桌,中间永远隔着一条粉笔线,那是一条像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倒是叶晴很大方,少有女孩子一点羞涩,很阳光。
她指了指远处还没有割过的麦田,说道:“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麦田呢,以前都只是在书本中看到的,都是一次冰冷的形容词,风吹麦浪,一片绿油油,一片黄灿灿,呵呵。”
“风吹细浪低田麦,雨过初分潜水缺。”苏风轻轻颂唱了一句。
“红树半开桃脸嫩,绿波深映柳丝长。”叶晴的目光中涌动出一丝的欣喜,接下了苏风的诗句,“这是明代徐瓘的一首回文诗《春》,你上过学?”
苏风意味深长的望了一眼叶晴。
叶晴若有所悟,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对不起……我以为……”
苏风尴尬的笑了笑道:“没关系,这是事实。乡下人读书是少了点。对了,你和秋紫都是来自一个地方吗?”
叶晴点了下头。
“都在南京上的学?”
“是的。”叶晴回道:“我和秋紫是同学,都是南京第一中学的。对了,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这个……”苏风挠了挠头道:“昨天才认识的,那自己骑自行车去美人山上采茶,那时候我和林渠正在干活,所以碰到了。”
“原来是这样。”叶晴侧过头,目光远眺美人山的方向,“小紫也真是的,没事总爱乱跑,一个人去那里很危险的。”
“是的,本地人都不怎么愿意往那里跑的。”苏风回道:“今天听你说她不舒服,是不是在山上感染了风寒?”
“就算是吧……”叶晴回了句。
苏风哦了声,也不太好意思再继续追问秋紫的情况,毕竟有些不好意思,所以就换了一个话题,“你们高中结业后就下来了吗?怎么没有被推荐去上大学呢?”
叶晴的目光微微闪烁,脸上还挂着一如既往的笑容,“这不是响应号召,农村是广阔的天地,那里大有所为嘛。”
“其实……”苏风欲言又止。
“其实什么?”叶晴凝望着苏风。
苏风躲避过叶晴凝望的目光,眺望向远处,“只是觉得像你们这样的文化人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一方地。”
叶晴若有所思的用双手托着自己的下巴,嘟着小嘴。
过了片刻,叶晴才继续说道:“对了,听他们说明后天是蒲塘桥庙会?我还从来都没有看过呢,好玩吗?能不能给我讲讲?”
“中断了几年时间了,今年重新弄,一定非常热闹,可以去看看。”苏风回道:“这个蒲塘桥庙会在我们这里是非常出名的,它起源于明初,当时朱元璋当上皇帝,下令在江南建360座祠山大帝庙,各庙轮流祭祀,蒲塘桥祠山大帝庙就是其中之一。”
“祠山大帝?”
“哦,《湖州风俗志》称,祠山大帝名叫张渤,其父张秉,武陵人。在山泽间有仙女自愿嫁她,并说‘上帝以君家有功于吴,当世世血食于吴楚之地。’生子名渤,即为祠山大帝。据说这个祠山大帝对湖地开山治水建有功勋,后人将其神化,立庙以祀。”
“你懂得真多。”叶晴笑了笑。
苏风回道:“只是平日里多读了一些书,呵呵!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六是祠山大帝的寿诞。蒲塘村民按惯例都会举行庙会活动,因为前些年的某些原因,不敢举行,今年才得以继续,而且这一次的庙会竟然邀请其他村